台中有僑 僑中有台

0
728

1304_6僑聯總會理事長 簡漢生

面對第五十七屆華僑節,吾人實應審視僑務工作的新定位。
僑務工作是民族層次的工作。沒有做過僑民的人,很難體會國家民族的富強康樂對海外僑胞的重要性,那種榮辱與共及文化歸屬的感覺與力量是無形但又無所不在,因此服務僑胞,是振興中華民族非常重要的一環,更是一項具有神聖意義的重要工作。
據統計,共約有六百萬與台灣有關的人在海外,而台灣成熟人口中,擁有各種不同海外關係的人已占百分之七十以上,海外僑胞與國內同胞關係已密不可分。如把大陸台商也暫時看作「僑」,則相互關係根本就是生命共同體。
這些海外關係對台灣無論經貿、外交、投資等都是最重要媒介,期待政府及民間善用、呵護,讓它發揮更大功能。
台灣人口雖已有如此高的海外關係比例,但可惜兩岸政府都沒有正視「台中有僑」、「僑中有台」的現實。對大陸言,想要做好「對台工作」,就必須要做好「對(台)僑工作」;對台灣言,要想達成「內部共識」,就必須同時做到「僑界共識」,否則必將事倍功半。因此,僑務工作的定位,絕對應是對「大陸工作」中重要的一環。海外僑胞另一重要功能,就是他們是中華民國存在價值的評論者,更是護衛者。對僑胞民心向背的爭取,實應是當務之急。
中華文化博大精深,凝聚力更是歷久長新,我們應借舉世熱中於學中文之機,發揚中華文化。而中華文化更是海外各不同族群,乃至於不同政治主張的華人所能接受的最大公約數,這種凝聚力是中華民族所特有,值得珍視並發揚。
台灣要生存發展,就要保持領先優勢,國際化非常重要。可惜近年台灣卻走向了狹義的本土化及去中國化,甚至是抗國際化。民粹的發展衍生出許多違反國際觀的言論甚至行為,諸如對僑胞的汙名化、狹義「愛台灣與否」的判定、國籍問題與忠誠度的過度推論,乃至於強迫大家在「中國」與「台灣」之間選邊……;實在令人扼腕。其實最能夠促進台灣國際化的資源就是海外僑胞。
政府允宜在僑務工作定位上多做高瞻遠矚的整體思考、廣撥經費、厚植國力於全僑,不要只想節省僑委會一年十三億、只占中央政府總預算千分之零點八的區區預算(其實也省不掉),裁幾百個公務員(其實也裁不掉)的所謂精簡角度來看待僑務工作,方能不負僑界先進當年開國、護國之功,紀念華僑節也才有正當的意義。(轉載自10月21日聯合報)